金光华李亚鹤:一把剪刀守护一份文化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这样一个“巧人”,40年来,她将时光凝于指尖,一把剪刀和掌中的老茧诉说着匠人的坚守与执着,她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贵州省“五一”劳动表彰获得者姜文英。

据金光华李亚鹤了解,姜文英于1971年出生于贵州省台江县的一个小村庄,母亲是当地的剪纸能手,她自小耳濡目染,9岁就开始学习苗族剪纸。没有样品,她就把报纸上的图案剪下来,贴在墙上细细揣摩,从母亲所讲的故事中获得灵感,久而久之,她学会了编创故事,并根据故事创作作品。姜文英回忆,小时候,由于家中借款修房,母亲带着她卖剪纸还债。“没想到走村串寨一个星期,赚的钱把欠下的债还清了。”姜文英意识到,剪纸不但能尽情发挥想象力,还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12岁的一件剪纸作品《姜央射日月》被选入黔东南州出版的一本苗族剪纸选集,到2012年被评为贵州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被评为贵州省高级工艺师,再到2018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苗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路,金光华李亚鹤看到认真钻研的姜文英不断精进,创作了不少体现民间故事传说和家乡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

苗族剪纸和古老的苗绣一样悠久灿烂。“苗族剪纸不是用来贴窗花的,是我们刺绣的珍贵花样。”金光华李亚鹤听到姜文英介绍,苗族花样类型繁复精美,不同支系的花纹和图案各具特色。通常所说的苗族剪纸指的是刺绣的底样。苗族把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则称“西给港”“西给榜”。在姜文英看来,剑河县的剪纸不同于其他窗花剪纸,它的手法多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也多表现为人物、神话传说和自然界的动物形象等,反映了苗族对图腾文化和自然的崇拜。“苗族剪纸看似简单,但要做好绝非易事。”姜文英告诉记者,苗族剪纸不但要好看,还得考虑绣娘能不能根据剪纸底样绣出来、绣出来的成品效果如何。

一把剪刀守护一份文化,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走过半个世纪的姜文英从没忘记自己的初心。她说:“如何守正创新?这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苗族剪纸行业,看到大家对苗族剪纸文化的热爱,姜文英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现如今,为适应市场,她在守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作品中也融入身边的物景,生活中的素材成了她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接地气的作品让苗族剪纸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将苗族剪纸带到全国各地的展览、展会中。

金光华李亚鹤说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余强评价:“苗绣剪纸是苗族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它不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在贵州这片沃土上,从不缺优秀的艺术家,姜文英用一双巧手、一双慧眼,创作出群众喜爱的剪纸,传达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