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谢氏:众志成城共建大宗祠、拟创“大观园”

【美丽中国千城联播】记者千城传播报道: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是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的题词。时值艰难的革命道路中,孙中山以此为警示,勉励同道不懈奋斗继续前进。

“祠堂尚未竣工,宗亲仍须义捐”。这是大余谢氏宗祠建设面临资金缺口的关键节点上,10月18日,谢财铭会长向广大宗亲发出的倡议。

当日上午,大余谢氏宗亲联谊会宗祠筹建委员会的几位成员(财铭会长及树平、文勇、宝龙、春华、方平、科永等)在县城宝树堂相聚,共襄大余谢氏祠堂建设义捐事宜,财铭通报了宗祠建设情况及宗亲义捐近况。

财铭介绍说,宗祠建设仍处进行时,广大宗亲义捐热潮持续汹涌,涌现出一批慷慨大义的宗亲。如池江岭下83岁的谢科夏,池江肖池91岁的叶壬秀,新城谢屋的谢炳福……等等。

谢科夏原是吉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大校。他个人捐出50006元,又发动全家人员捐款,整个家庭成员共捐60366元;叶壬秀的子女们大都在农村,自己又患有严重的内风湿,且瘫痪在床,却把子女们过年过节孝敬自己的3900元钱拿出来,作为宗祠建设的筹资;谢炳福与他的妻子都常年多病,妻子失去了劳动能力,是一个典型的贫困低保户,却硬是从牙缝里挤出1000元捐了出来……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然而,作为一项巨大的工程,宗祠建设资金还有不小缺口,尚待众宗亲继续义捐。可以相信,在共建宗祠这一宗族千年伟业的关键时节,广大宗亲义人都将当仁不让、不甘居后而慷慨解囊。

宗祠,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地方上独特的人文景观,它记录着家族传统与曾经的辉煌,是家族的圣殿。宗祠,是中华民族长河的一脉渊源,是一棵宗族血脉巨柯的根。

十分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大余谢氏族人,如今在新城镇新城村谢屋小组的禾场上,建起了气势恢宏的大余谢氏大宗祠。这座建筑占地面积726平米、总占地面积三千多平米的宏伟大厦,作为大余谢氏宗亲的集体殿堂,随着工程的圆满峻工,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大余谢氏宗亲的生命家园与精神圣地。

望着眼前建设如火如荼、竣工指日可待的宗祠,会长谢财铭等全体宗亲联谊会决策层成员,开始了下一步依托宗祠为基地实施宗族文化延伸发展的战略蓝图擘画:拟与大余县新城镇人民政府、新城村委会联合开展文化产业拓展,抢救宗族文化和客家农耕传统文化,助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以宗祠为中心建设赣南客家农耕文化旅游景区。

当今中国,古老的农耕方式正在走向消失,几千年的客家农耕文明即将成为历史,抢救和保护农耕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迫在眉睫。

而如今的新时代年青人对传统客家农耕文化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隨着时代的发展越趋强烈;体形式文化旅游的大市场,而赣南还没有上述大型的客家农耕文化旅游景区。

宗亲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因此,聚集宗亲乡贤的人脉资源和集体智慧,在追溯发掘宗族文化的同时开发利用农耕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振兴乡村经济,便成了谢财铭等大余谢氏宗亲团队领航人审时度势的前瞻性集体认知。

认知的纬度和视野下,是大余谢氏宗族产业拓展延伸的庞大产业群一一

大余谢氏赣南客家农耕文化大观园:

由大余县谢氏大宗祠、赣南客家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展示长廊、客家饮食文化农庄、客家风情水上乐园、客家风情大道等六部分组成,规模约为82亩。

投资估算总投资2960万元人民币。

专家对此进行了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可成为全省客家农耕文化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每年吸引几百万各地单位组织和个人前来参观游玩,每年吸引本地几十万以上的学生、青年前来参观,了解客家农耕文化历史,吸引各地有关专家、学者和猎奇旅游者前来探究、写作、摄影、研讨、体验、观光,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较益。

布局如此壮观庞大的产业版图设置,并非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因为,上述宏伟规划契合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农村的发展相统一的目标方向;产业基地优越的自然条件给该项目立项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实力基础;

吻合了乡村振兴国策下的地方农村响应与实践行动的终极追求。

如今,置身“客家摇篮”的企业家谢财铭与同宗同道的谢氏精英们,眼看着客家农耕文化似如传统柴灶的炊烟正在渐渐时空中飘散消弭;许多过时的农耕用具因无实用价值而被弃如草蔽履濒临失传,亟待抢救以延传其精神内涵和文化寓意,给后人留下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客家农耕文化遗产。

产业蓝图已绘就,产业基点已确立。

在建的大余谢氏宗祠就是基点。

宗祠占地建筑面积726平米,仿古的客家建筑风格十分壮观,建成后可成为赣南客家宗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纵横延伸,是辽阔的新城大地,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新城东6公里与赣州市南康区相连;新城南2公里是章江河上游,新城西是章水贯穿大余全域;新城西30多公里,是4A级梅岭古驿道、5A级丫山风景旅游区和三年游击区;新城北连新城大型飞机场(草原景观)和吴屋大山区,整体构成一个四面环山的大盆地、平缓绵延的丘林地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冬暖夏凉,物华地宝,宜居宜耕,非常适合农林牧副鱼各业发展,这也为“大观园”增添无数观光亮点、体验现场和审美兴致,形成一个“新城全域传统与现实融合观赏区”,一片泱泱大观的锦绣田园。

一、总体布局:

根据本旅游区的功能定位及现状自然景观和用地条件,规划将旅游区定格为:赣南客家农耕文化旅游区,分三个板块,具体如下:

(一),客家农耕文化中心体验区,占地6亩。

1,赣南客家农耕文化博物馆(包含博物馆、农耕文化艺术墙、阅览室、厨房、卫生间,均以传统仿古风格建设)。

2,客家农耕文化展示长廊(传统仿古)。

3,大余县谢氏大宗祠(仿古)。

(二),客家农耕文化水上乐园,占地60亩。(仿古)。

1,水上公园;

2,钓鱼中心;

3,水上人家。

(三),客家农庄(占地6亩)

1,客家传统体验菜馆(仿古);

2,游客居室(驿站)(仿古);

3,歌厅(现代)。

二,资金预算

此项目预算总投资约:2960万元人民币。

(一),客家文化体验区总投资1030万元。

1,客家农耕文化历史博物馆①博物馆:二层建筑:(包括艺术墙、厨房、卫生间)360万元;

2,客家文化展示长廊:220万元;

3,客家谢氏大宗祠:300万元;

4,园林绿化:150万;

(二)客家农耕文化水上乐园预算总投资:1300万元。

1,水上公园(水域60亩):900万元;

2,钓鱼中心:100万元;

3,水上人家:200万元。

4,60亩山塘,租金:100万

(三),客家人农庄总投资:530万元。

1,赣南客家人美食体验馆:100万;

2,旅游居住屋:100万;

3,歌厅:50万元;

4,征地:180万元;

5,客家大道(占地10亩):100万;

(四)农耕文化物件收购:100万元(5000件,平均每件200元)。

三,资金筹备

(一),争取省立项发文给予专项拨款;

(二),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对项目给予支持和奖励;

(三),争取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支持;

(四),号召社会捐赠,解决部分征地资金和建设客家文化谢氏大宗祠资金。(约350万元)。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