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产后体形恢复
—-形体健康管理行业 王月月教授
摘要:女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健美窈窕的体形,所以怀孕和生产过程令她们最担心的是怕产后会失去女性风姿,变得体态肥胖, 臃肿难看。 为了能够使孕妇产后能够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恢复,解除那些产后体型臃肿或是变形的女性:一些烦恼和担忧。很奋必要对孕妇产后体型恢复这方面做更深刻、全面、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妇女;产后;体形恢复
一、妇女产后的生理变化以及原因.
1.腹部皮肤变化。产妇在妊娠期,随着胎儿长大,腹壁皮肤,肌肉长期受到膨胀子宫的影响,腹部皮肤变松、拉长,腹部松弛而下垂,尤以经产妇和胎儿过大者表现明显。常可见到的腹部正中线变宽,腹部有许多花纹,这些都是腹肌过度扩张,肌纤维分离所致。腹壁紧张度的恢复,一般需要经过6周-8周,但多数不能恢复到孕前的紧密度。
2.乳房的变化。产后乳腺增生,乳房充盈庞大,表皮及肌纤维被胀得宽松。特别是停止哺乳后,乳房缩小,乳房皮肤、肌肉松弛下垂,失去了孕前特有的丰满和弹性。
3.骨盆的变化。由于妊娠期时盆底肌和筋膜过度扩张而失去弹力, 肌纤维也常会断裂,分娩后盆底肌肉与筋膜中可能有血浆浸出,以致盆腔内的器官组织疏松,弓|起腹部和臀部膨隆、下垂,甚至还会影响排便,产生痔疮及子宫下垂、脫肛等病变。
二、抑郁情绪的产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己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人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变异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严重威胁着产妇的心理健康,不良情绪会使产妇体内公泌系统功能失调,影响其新陈代谢,造成肥胖等疾病。产后要保持乐观的情绪, 避免烦躁、生气、忧愁、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利营养平衡,促进产后保健与健美。不良情绪会使产妇体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影响其新陈代谢,造成肥胖等疾病。产后要保持乐观的情绪, 避免烦躁、生气、忧愁、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体形的恢复。
三、解决影响产后体形恢复的方法
1.保持情绪畅快。改进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识别不良情绪及灾施干预的专业培训。应切实改进民疗护理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的特殊职业,使他们相信医生胜过相信家人,为此医务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和技巧。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产妇听了心情愉快,感到温暖,而且还起到治疗的作用。此外,加强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情绪障碍的了解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知识培训。可降低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
2.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对产妇的社会支持强调对所有妊娠的妇女进行产后抑郁教育的重要性,应大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随着缩短住院期的医疗服务趋势,产妇更早回到家中,产科医护人员应提醒产妇及家人可能会出现的产后情绪变化,并鼓励产妇表达和讨论苏不良情绪。本调查显示,社会支持是影响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发牛.的主要因素,也是防止进展为产后抑郁症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其家庭成员的健康宣教,处理好与产妇之间的关系,促进对产妇的情感支持。
3.按摩和运动可追回往日的风韵。自行按摩这是锻炼前的“序曲”,宜从产后第二天开始。仰卧床上,在腹壁和子宫底部(约在肚脐下三寸处),用拇抬顺序按摩:从腹部两侧及中下部做轻推按揉,沿结肠环走向推摩。每晚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按摩能刺激子宫肌收缩,促使子宫腔内恶露顺利排出,同时增加肌张力,刺激胃肠蠕动,预防内脏下垂,防止静脉血液的滞留。盘膝运动盘膝坐在床上,双手紧握脚跟处,头向后仰,连续后仰30次。可使背部挺直,胸部健美,乳腺管泌乳通畅,乳房弹性增强而渐趋坚挺。这项运动宜从产后一-周开始。劲部运动仰卧床上,全身放平,手脚均伸直,将颈部昂起,尽量向前屈,使下凳贴近胸部,每日做1次。一般做10天即可。做此.运动时注意不要牵动身体其他部分。胸部运动仰卧床上,全身放平,手脚均伸直。然后做腹部深呼吸,将背部紧贴在床上,再放松,做5次。此项运动可使胸大肌、胸小肌张力增强,胸部逐渐丰满起来。乳房运动仰卧床上,双臂向左右伸展,并与肩平齐,然后将手向上举起,伸直,连续数次。只要持之以恒锻炼一个月,可使乳房丰隆挺耸,泌乳功能良好。腹部运动仰卧床上,双手交义放在脑后,然后用腰腹力量使身体坐起。每日锻炼次数,可消除腹部脂肪敖肉,使腹肌柔韧而平坦。做此运动时,不要移动脚部。如果体力不佳,可将双手交义放在胸前做此动作。
4.合理饮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对营养的要求应逐步适应,逐步增加,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更不能常吃高蛋白食品。-般说来,蛋白质每天需求量约95-100克,热量为3400千卡左右,还要增加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关于蛋白质食品的来源,宜动物性蛋白与植物性蛋白互相搭配食用,实行蛋白互补,以利于产后身体恢复和哺乳需要。另外还需要做到饮食禁忌。哺乳者禁食大麦及其制品 大麦芽、麦乳精、麦芽糖有回乳作用,产后哺乳者应禁食。同时大麦芽又是制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故亦禁饮啤酒。禁食油膩食物,产后胃肠张力及蠕动均较弱,油腻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忌食辛辣燥热之物,产后大量失血、出汗、机体阴津明显不足,辣椒、胡椒、咖喱、大蒜、韭菜、油条、炒瓜子、炒花生之类辛辣燥热食物及经过油中煎炸、火中烤炙、炒干的食物均会伤津耗液,加重口干、便秘、痔疮等症状。 忌食生冷之物,产后身体百节空虚,恶露容易瘀阻不净,药食均应偏于湿润,柿子、梨、瓜类、绿豆、白萝卜、百合、蜂肉、田螺、鳖等寒性食物均忌之。同时,各种冷饮、凉拌菜等低温食品亦应忌之。忌食坚硬粗糙及酸性食物,坚硬粗糙及酸性食物会使产妇日后留下牙齿易于酸痛的遗患。适当控制食盐,过咸的食品有回奶作用,在提供母乳喂养的今天,口味宜偏淡。
5.产后蔬荣水果防便秘 :产妇要引用蛋花汤、鱼汤、豆腐汤、蔬荣汤、而汤及米汤等。以满足母婴对营养素的需要。此外,产妇要少食姜汁等辛辣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荣、水果,增进肠蠕动、防止便秘。产妇一旦得了便秘症,可饮用蜂蜜水,或用芝麻炒黄,加食盐少许,作为佐餐食品-粒通便,也可吃苹果、香蕉等水果通便。同时,产妇在适当运动的同时,应注意多饮汤水, 排骨汤等,既有利于乳汁分泌,又有润肠作用。但饮汤亦有学问:其一, 不宜在产后大量饮汤。因产后1-2天PJ机体增加,在这种情况K大量饮汤会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向时,新生儿需乳量少,而多饮汤有催乳作用,可导致乳汁淤滞而弓|起乳房胀痛,若处理不当易发生急性乳腺炎。因此, 分娩后一周内残废饮汤宜适 量。其二,不宜饮高脂肪浓汤。多饮高脂肪浓汤容易产生油腻感,影响食欲,并导致发胖。还因为婴儿对高脂肪乳头不能很好的吸收,容易引[起腹泻。
6.科学睡眠:产后夜晚睡8小时,午睡1小时,一天的睡眠时间即可保证。缺少睡眠将影响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使人更容易生病。睡眠时间过多,人体新陈代谢降低,糖类等营养物质就会以脂肪形式在体内积聚造成肥胖。实施对象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美好的心情,多与专家沟通和咨询。注意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不贪睡。坚持锻炼,但要强度适度,强度过小,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强度过人会影响情绪和身体不支。同时不因训练有些许枯燥就较易放弃。
7.乳房的护理。产后乳腺增生,乳房充盈庞大,表皮及肌纤维被胀得宽松。特别足停止哺乳后,乳房缩小,乳房皮肤、肌肉松弛下垂,如果不经过护理,就很难恢复到孕前特有的丰满和弹性。母乳喂养有些些年轻的母亲,单纯为保持自己本形美而不愿用乳汁哺育婴儿。其实,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分娩后的妇父能否保持胸部丰满、体形不变,并不取决于是否给婴儿哺乳,而主要看是否正确地掌握了授乳方法以及能否坚持分娩后的体育锻炼。许多年轻妈妈因为怕体形改变,不愿意给婴儿哺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坚持母乳喂养,不但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也可预防产后肥胖。母乳喂养可促进乳汁分泌,加强母体新东代谢,将体内多余的营养成分输送出来。合理哺乳、及时断奶分娩后采取正确的授乳方法,可以帮助产妇保持体形。哺乳时,应让孩子交替吸吮双侧乳房,一侧吸空后再吸另一侧,这样可使每一侧乳房受到均匀哺乳,断奶后乳房仍然保持丰满。同时,给孩子断奶的时间不宜太迟,1 周岁左右最好断奶,因为过于延长哺乳时间,母亲乳腺的分泌量将减少, 会使乳房变得干瘪,断奶后乳房就难以恢复。喂养坐姿要正确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喂奶方式,一-般常用坐式、侧卧式、环抱式等。正
确的喂奶姿势有利于防止乳头疾病的发生。根据婴儿需要随时哺乳。每次喂奶后
应将乳汁排空。哺乳时不要让孩子过度牵拉乳头,每次哺乳后,用手轻轻托起乳
房按摩10分钟.注意清洁卫生以及维护每日至少用温水洗浴乳房两次,这样不仅有利于乳房的清洁卫生,而且能增加悬韧带的弹性,从而防止乳房下垂,乳罩选戴松紧合适,令其发挥最佳提托效果。乳罩不要过小,以免影响乳汁的分泌, 但不能不戴, 以免孩子断乳后,乳房松弛、下垂。
8.腹部的护理。腹部膨隆、下垂的原因:产妇在妊娠期,随着胎儿长大,腹壁皮肤,肌肉长期受到膨胀子宫的影响,腹部皮肤变松、拉长,腹部松弛而下垂,尤以经产妇和胎儿过大者表现明显。常可见到的腹部正中线变宽,腹部有许多花纹,这些都是腹肌过度打张,肌纤维分离所致。由于妊娠期时盆底肌和筋膜过度扩张而失去弹力,肌纤维也常会断裂,分娩后盆底肌肉与筋膜中可能有血浆浸出,以致盆腔内的器官组织疏松,引起腹部膨隆、下垂。产后束腰,为了保持体形的匀称,产后可以束腰以恢复体形。另外束腰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后胃下垂。产妇在产褥期坚持做仰卧起坐动作和腿部、头部同时向,上翘的动作,以增强腹肌的收缩力。在产褥期的后阶段,产妇无论坐或站立时都要有意识地收腹,不要使腹肌放松。
参考文献
[1] 于丽萍.产后,再塑一个健美体形[M] .健康博览2003年05期
[2] 李明.产后如何保持体形健美[M] .母婴世界2002年06期
[3] 刘习明.妇女产后体形的改善与恢复[J] .大众卫生报,2004.
[4] 李芳,韩蓁,王风琴,等.产后抑郁症与产时相关因素分析[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11: 300~301